Java学习

  • 首页
  • 文章归档
  • 默认分类
  • 关于页面

  • 搜索
CAP 分布式 计算机网络 MySQL 源码 备份 Redis

计算机网络模型基本概念

发表于 2021-03-30 | 分类于 网络 | 0 | 阅读次数 438

1、OSI七层网络模型(自顶向下)

七层网络模型从上往下分别为:应用层、表示层、会话层、传输层、网络层、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。

OSI网络模型

1.1、应用层

应用层可以简单理解为提供网络服务的接口,数据从这里传出进入。

1.2、表示层

表示层主要对应用层的数据进行一些加工,例如加密解密、压缩解压和格式转换等。这一层让网络通信的双方可以互相理解彼此传递的信息,也可以保障数据的安全和提高传输效率等。

1.3、会话层

会话层主要用来管理主机之间的会话进程,包括建立、管理、维护和终止进程间会话。会话层也可以在数据中插入校验点实现数据同步。例如:使用Windows远程连接另一台Windows主机的时候,就会显示正在创建会话。

1.4、传输层

上层的会话建立,需要传输层的支持。传输层提供可靠的不可靠的,端到端的传输,所以也包括建立、管理、维护和终止端到端的传输。这一层包含TCP协议和UDP协议。

1.5、网络层

网络层类似于导航,负责主机到主机寻址、路由选择、连接的建立、保持和终止等。简单来说,就是网络层根据相关协议得出相对最优的路径和寻路。这一层包含有许多协议,其中包括IP协议。IP协议主要提供无连接数据报传输、数据报路由选择和差错控制。与IP协议一起配套使用的还有:地址解析协议ARP、逆地址解析协议RARP、因特网报文协议ICMP、因特网组管理协议IGMP。

1.6、数据链路层

这一层更关注与两个相邻节点间数据的传输,主要功能为:

  1. 如何将数据组合成数据块,在数据链路层中称这种数据块为帧(frame),帧是数据链路层的传送单位。
  2. 如何控制帧在物理信道上的传输,包括如何处理传输差错,如何调节发送速率以使与接收方相匹配。
  3. 在两个网络实体之间提供数据链路通路的建立、维持和释放的管理。

数据链路层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的传输。该层的作用包括:物理地址寻址、数据的成帧、流量控制、数据的检错、重发等,这层有一个重要协议—以太网协议。

1.7、物理层

该层为上层提供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介,主要提供比特流的传输。

  • 本文作者: fanchw
  • 本文链接: https://www.fanchw.xyz/archives/ji-suan-ji-wang-luo-mo-xing-ji-ben-gai-nian
  • 版权声明: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CC BY-NC-SA 3.0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出处!
# CAP # 分布式 # 计算机网络 # MySQL # 源码 # 备份 # Redis
MySQL-字符集和比较规则
STOMP调研报告
  • 文章目录
  • 站点概览
fanchw

fanchw

11 日志
5 分类
7 标签
Creative Commons
© 2023 fanchw
由 Halo 强力驱动
|
主题 - NexT.Pisces v5.1.4
皖ICP备19014634号-1

皖公网安备 34180202000448号